古城北郊,与绕城高速交会的一条无名小路两边,高约两米左右的建筑垃圾绵延堆放有1公里长,其规模之巨令人触目惊心。而在东辅道一段的西侧,更有大量的建筑垃圾铺满地面,同时还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混入。保洁员无奈地说,这些都是附近村里的人倒的,有的建筑垃圾已经堆了好几年。正在这个当口,只见满载建筑垃圾的车辆还不断驶向这里,垃圾一车车地倒下,使这里正在形成一所倾倒场。当记者拦挡一辆垃圾车想问清缘由时,司机误以为要查车的牌照,竟然仓皇夺路而去……
填埋岂能一劳永逸?
一些素质较差的司机为了避免向消纳场交倾倒费,或者因为填埋场距离过远,经常在运输过程中把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原来清澈的水面不见了,干涸的村头池塘中塞满了建筑垃圾,绿色田野里也多了一些灰色污染,宽敞的路面又被建筑垃圾挤占了大半,更有甚者,还有人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渭河河床中。无疑,这种随意的倾倒严重影响着市容环境卫生,悖逆于西安市目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大目标。
当然,被沿途倾倒的垃圾只占到全市建筑垃圾总量的极少部分。据了解,西安市每年在建的建筑工地有500多个,目前年产建筑垃圾3000万吨,按照《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其中大部分垃圾被运输到郊外填埋,另外设想在城市中用垃圾造山的办法一直没有施行。
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那么填埋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我们知道,建筑垃圾的成分主要是氧化钙,被埋入土地之后,将永远不能被分解重新变成黄土。现实中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砖瓦,如今依然坚硬,这充分说明建筑垃圾无论埋到哪里它都是一个万年渣,导致土地不易复垦,影响土地质量。还可以设想,许多年后要在填埋建筑垃圾的地方建楼房,由于地基强度不够,垃圾还要被重新挖出,再填埋黄土才能施工,造成重复劳动。
暂且不说为填埋垃圾每年所需要花费的土地征用费,以及因为运距过远产生的巨额的清运费,最让人担忧的是,全市目前已经面临着消纳场不足的现状。西安市目前正规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是5个:未央的后围寨、八家滩,灞桥的备战桥,长安的强家沟和西杨万村,还有一些没有纳入管理的“黑消纳场”。而后围寨的消纳场短期内就会填满。不容回避的是,西安市二环内城中村近220座,三环内预备拆迁的城中村还有几百座,其拆迁的建筑垃圾总量将相当于西安市10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和。目前垃圾基本利用郊区的自然沟壑、沙坑、滩涂进行填埋,可是这些条件都非常有限,不远的将来具有天文数字之巨的建筑垃圾还能在哪里找到安身之处?
建筑垃圾的填埋不但侵占土地,运输途中造成污染,最新研究还发现,它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无毒、无害,它简单填埋后在厌氧的条件下产生的游离离子和硫化氢气体,可以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真成了无处可置的公害了吗?“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科学家曾经说过。好在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觉醒,率先开始了为建筑垃圾寻找既环保又符合循环经济规律的处置办法。
觉醒垃圾造砖不容质疑
据了解,主要由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其中无机物占95%左右,有机物和土壤占5%。经过一系列科学的工艺加工,能生产出80%左右的砖末和砂浆末,15%左右的混凝土再生骨料。砖末和砂浆末可以用于制作非承重轻质砖,混凝土再生骨料可用于制作承重砖、道沿、路面砖、护坡砖、铺路二灰石、通信电缆地埋管、路地面垫层等。如此操作,建筑垃圾就可以无止境地循环利用下去。
记者从市市容园林局获知,目前我市有两三家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用建筑垃圾制作建材,尽管规模、产量有限,但无疑他们已经为建筑垃圾资源化点亮了星星之火。
记者辗转找到位于北郊的一家利用建筑垃圾造免烧砖的企业。工厂偌大的场地上堆满了用建筑垃圾制造的再生砖和再生砌块。
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董事长王西曾经拥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但知识分子关注、干预社会的意识,和年轻人创造业绩的激情,使他不能满足于原有的工作,而是把目光敏锐地投向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这一课题。他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和艰苦地科学实验,2002年就开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三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的系列专利技术,建筑再生资源墙体和一种装配式绿色文化围墙已获专利权,另一项已获初审。
2004年底,他多方筹措到资金,进行产品的中试,取得了各种证书,建成小规模生产线。2005年底,又筹资建成目前这条半自动化生产线。王西给自己的企业起名为:西安蓝绿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意义在致力于保护蓝天、绿地、空气和河流,并极力倡导资源化回收利用城市扩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以及城市污水的再生资源———城市中水。
据介绍,建筑垃圾拿来后,经过一系列科学处理,由经过改进后的制砖机制出各种规格的砖和砌块。其生产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据说,这种砖相对空心粘土砖重量轻,能降低建筑物的总荷载,增强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而独特的孔型结构,使得保温、隔热、隔音性能也有很大优势。
现状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然而,用双脚踩出一条新路总不会是轻松的。
目前这个半自动化生产线理论产量是一天生产2千立方再生砖,而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产量只达到1千立方,每天仅能消纳四五车垃圾。企业在亏损的状态下艰难地运转。说到此曾经豪情万丈、雄心勃勃的王西面露疲惫之色。
因为目前还没有垃圾砖厂通过合法手续准予收费,所以原本消纳建筑垃圾司机是需要向消纳场所交费的,而实际上企业情急之下经常需要从司机手中花钱买垃圾。
用地是企业的燃眉之急。按照国家规定,农业用地不能随便转为建设用地,所以他为寻找厂址花费了很大精力,最终不得不暂时选用目前的这块地。而这块地距离村民很近,电、路、水都存在问题,生产屡屡受阻,只能临时使用,不能做长远打算,让王西不胜其烦。同时因为面积过小,也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需要。理想中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还没有得到使用。
尽管国家规定粘土实心砖禁止使用,但实际上农民建房、工地围墙、临时建筑都在使用。粘土空心砖虽受限制,而实际上还在非常普遍地使用。加之新生事物再生砖的质量标准尚未制定,以及宣传的不到位,导致人们对再生砖的认知度非常低,销路很成问题。当他们与一家家工地联系销售时,很多人都疑惑地反问:“垃圾还能造砖?”
最近,气温越来越低,造砖时需加入防冻剂等材料,又要加大成本,企业不得不暂时停产。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让王西经常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超前。
另一家建筑渣土再生利用企业位于三桥地区,它的状况更为尴尬。据该公司联系人介绍,他们从2003年8月就关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问题,而当时,建筑垃圾的处理正是西安市的头疼事,市上有关领导亲自给建筑垃圾寻找安身之处的举动,让企业很看好建筑垃圾处理的前景。
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占地100亩的厂房及生产线,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破碎处理和筛分。粗料可以用作软基础处理,但由于运距问题,产品销路受到限制。和长安大学、市政研究院进行的建筑垃圾替代筑路二灰石石料研究,已经通过了抗压试验,证明筑一般公路没有问题,市政研究院甚至在草阳路、工农路、长鸣路等4条道路的施工设计上提出试用这种由建筑垃圾再生而成的新材料,却遭到了施工方的反对,原因是没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还试验出了用建筑垃圾细料制作的透水砖和道沿砖,同样由于销路问题没敢批量生产。用建筑垃圾生产构件搞组装式楼房的专利也正在申请中,不过经过前两样产品的入市失败,企业对这项技术的前景已经处在观望状态。
这家企业遇的最大障碍依然是用地问题。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我国尚处于研试阶段,故全国各大城市、包括我市均未纳入城市规划,项目用地手续无法完全合法化。在记者采访期间,公司法人已经因为用地问题遇到尴尬,使刚刚有些许起色的企业重新陷入困顿。
远景合理布点以点带面
阻力横亘于前行的途中,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企业举步维艰,但这项事业倘获成功将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先行者不愿放弃。全市目前的粘土砖厂100多家,若被环保再生砖厂取而代之,市场前景蔚为可观。西安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000万吨,若将其中的一半用于制造再生砖,可避免烧砖厂破坏的耕地近千亩,少烧几十万吨标准煤,少排几万吨二氧化硫废气。
出于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有专家设想在北三环外第四污水处理厂下游,建造西安市建筑垃圾制造再生砖“示范基地”,可就近大量使用建筑垃圾和中水及北郊热力公司的粉煤灰,其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同时在东、西、南其它三个方向的三环附近,合理布局,建造建筑垃圾制造再生砖“示范点”,大量生产建筑再生骨料,给附近生产免烧砖的厂家提供原材料———再生轻质骨料,让这些二级单位依“示范基地”和“示范点”而生存,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合理布点,以点带面,最终全线突破”———这能否成为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总体发展思路?
关注政府聚焦建筑垃圾
令人欣喜的是,政府已经开始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给予关注。
受杨广信副市长委托,2006年11月20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建政召集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建委、市政委、规划局、国土局以及两家建筑渣土再生利用企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有关问题。会议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意义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种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可以大量保护耕地,节约建筑成本。推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对我市实现“四城同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会议把企业用地放在首要位置予以考虑。确定市国土局在东西三环、南北绕城以外,城市近郊的建设预留地中,结合各区正在进行的砖瓦窑布局规划,尽快选几宗土地或选几处废弃的工矿企业、粘土砖窑作为推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的用地选点。规划局根据选点意见,按照布局合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接近污水处理厂、交通方便的原则,在全市周边定点一批推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
同时敦促市建委牵头,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进行技术认定,并确定其规格、抗压强度、密度等级、吸水率、辐射等方面的产品技术标准。
市市容园林局结合正在制定的建筑垃圾消纳收费标准,明确由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收取建筑垃圾消纳费用。
市发改委、市建委对使用了建筑垃圾再生砖的建筑企业,按照使用节能材料相关优惠政策,适当提高“节能押金”返还比例。
同时号召从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企业应加强合作,互相联盟,尽可能实现资产重组,扩大规模,将产业做大做强,以利于项目推广。
政府的关注为企业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呼吁不容回避的话题
政府的指令变为实际的行动,其中还有一段距离。
尽管政府已明确要求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选点,但由于近期国家对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使有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心有余悸,不敢轻易为之。“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企业一般只需对所使用土地进行平整,而不会随意开挖,不会影响土地复耕。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应该对此使用一些变通办法,使这些能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企业尽快找到安身之处,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一直给予高度关注的市人大常委高献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意义各部门和相关区应该有更清楚的认识,才能甘愿克服种种困难,进一步加快各种审批协调节奏,使这项事业尽快运转起来。
工业重镇沈阳曾经是存在严重污染的城市,而如今短短几年已经一跃而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据了解,其最为有力的一种做法就是,将绿色GDP纳入干部考核任免体系,使政府的每一个环节都因此而振作起来,随着审批协调节奏的加快,成效自然凸显。
我市目前还在少量使用粘土实心砖,同时在普遍使用粘土空心砖,岂不知在林立的高楼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浪费。据了解,一个烧砖厂一年可生产2000万块左右的标准砖,可用去土地7-8亩,西安市有大小砖厂100多家,每年烧砖毁田近千亩。而土地有很难的再生性,其与环境、交通、文化构成制约城市发展的四大门槛。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人均耕地0.8亩为土地警戒线,西安市即处于警戒线以下,避免毁田烧砖已是当务之急。且烧砖过程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无论从节约资源或避免污染的角度出发,免烧砖相比烧结砖都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粘土砖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议政府拿出切实的政策,在2-3年内逐步将空心粘土砖在高层建筑及框架结构建筑中予以限制直至禁止,使其仅在多层砖混结构建筑中使用,同时鼓励垃圾再生砖尽快进入市场。据了解,上海的做法是对粘土砖每块加收8分钱的“黄土资源费”,限制它的销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省的宝鸡也已经通过几年的努力,将空心粘土砖从高层和框架结构建筑中逐出。
今年年底之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法》草案有望出台,这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应该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是不容回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