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十几亿平方米,400亿元的市场,如果有了标准,不会着这么多火。先进标准出来,落后企业就会死掉一大片,优胜劣汰。一般的标准一年就可以编完,144号修编4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发布的迹象。”黄说。
高楼的忧虑
针对144号文件的修订,作为主抓该项目的负责人,住建部科技司节能中心副总工程师杨西伟也有自己的难处,“144号文件的修订早就应该完了。这个修编完,我们会大张旗鼓说,但没有定论不能随便说。实验多少都有企业赞助,有局限性。真正能说明问题的意见,应该在技术平台上说,由节能中心代表各方,听专家的,尽量避免利益因素掺杂在里面。”
“我个人也不是整天在搞标准,也做管理,我们是公益型的单位,但下面的很多科研院所都是市场化运作,如果标准被商业利益影响,得不到可信的东西和数据。好在大家比较慎重,没有咱们就暂时不弄。”杨西伟说。
当初144号文件的制定者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冯金秋说,上海房科院当初曾建议将聚氨酯泡沫喷完直接抹砂浆写入标准,“我们没有采用”。在他看来,144号文件是“经得住考验的”,“比如这次大火,144号文件里明确规定过适用范围是新建建筑。”
在此之前,网上曾有人说公安部主导的46号文已经颁布一年,按照常例已经过期了。有传言说“住建部希望松动松动”。不过,冯金秋担心“一着火可能不敢这么坚持了”。不过,11月22日,住建部给专家们发了一张表,要求“连夜填好”,对所有市场上在用的保温材料作个评价,他还是按时填好交了上去。
北京住总集团的副总工程师金鸿祥也填了这张表。上海当初提出要在既有建筑改造搞喷涂,金反对,“粘贴聚氨酯板要好多了”。他也见证了144号文件制定时的纠结,“原先我们想在总则里扩大点范围,补充两条,一条是扩大到技改,一条是供既有建筑改造参考,后来都勾掉了。”
不过,他也说谈防火,有一个不能回避的国情,那就是中国的高楼实在太多了,而高楼也意味着更高的防火要求和更高的消防车。外墙外保温理事会理事长涂逢祥笑着说:“什么时候这个理事会能够像计生委一样就好了,令行禁止,省得高楼像小孩一样,成亿成亿地生。”
金鸿祥深有同感,“我们一年盖的房子顶一个欧洲,顶全世界的1/2。德国人到北京一看,哇,这么多楼,这么多正在做的外保温。1997年、1998年上海高楼数量超过香港,估计现在超过纽约都没问题。上海静安还算好的,虹桥开发区允许盖得密一点,3.2平方公里上面现在密密麻麻的都是高楼。”
大城市还好,小城市的灭火配备不高,就成了问题。“外国楼低,3-5层。巴黎市区也不过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