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保温系统防火级别 对火反应性能
热释放速率峰值
(kW/m2) 窗口火试验
水平准位线温度(℃) 烧损面积(m2)
J-Ⅰ ≤5 T2≤200且T1≤300或T2≤300(当选用保温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时) ≤5
J-Ⅱ ≤10 T2≤200且T1≤500 ≤10
J-Ⅲ ≤25 T2≤300 ≤20
J-Ⅳ ≤100 T2≤500 ≤40
表二 非幕墙式公共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对火反应性能
外保温系统防火级别 对火反应性能
热释放速率峰值
(kW/m2) 窗口火试验 墙角火试验
水平准位线温度(℃) 烧损面积(m2) 横向火焰传播距离 烧损面积(m2)
G-Ⅰ ≤5 T2≤200且T1≤300或T2≤300(当选用保温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时) ≤5 ≤1.52 ≤10
G-Ⅱ ≤10 T2≤200且T1≤500 ≤10 ≤3.04 ≤20
G-Ⅲ ≤25 T2≤300 ≤20 ≤5.49 ≤40
表三 幕墙式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对火反应性能要求
外保温系统防火级别 对火反应性能
热释放速率峰值
(kW/m2) 窗口火试验 墙角火试验
水平准位线温度(℃) 烧损面积(m2) 横向火焰传播距离 烧损面积(m2)
M-Ⅰ ≤5 T2≤200且T1≤300或T2≤300(当选用保温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时) ≤5 ≤1.52 ≤10
M-Ⅱ ≤10 T2≤200且T1≤500 ≤10 ≤3.04 ≤20
2.2 外保温系统防火试验方法
对外保温系统进行防火安全性能评价是以试验为基础的,试验方法所采用的试验模型应能够表征系统在实际火灾中的状态,试验结果应客观地反映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能。只有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才能客观、科学地评价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性能。从试样尺度划分试验方法的类别,包括小尺寸试件试验、中尺寸试件试验和大尺寸模型火试验。
表四 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试验方法表
不同比例模型火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核心
小比例的模型火试验 锥型量热计试验ISO5660 针对局部构造或单一材料
可燃性试验GB/T8626 针对单一材料
氧指数试验GB/T2406 针对单一材料
泡沫垂直燃烧GB/T8333 针对单一材料
中比例的模型火试验 SBI试验EN13823 针对局部构造或单一材料
燃烧竖炉试验GB/T8625 针对局部构造或单一材料
大比例的模型火试验 墙角火试验UL1040 针对整个构造系统
窗口火试验BS 8414-1 针对整个构造系统
2.3 外墙外保温防火构造三种形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与外保温系统整体防火构造三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内在对应关系:
保 护 层:包括防护层和饰面层。防护层以抹面浆料为主,其厚度和质量稳定性,决定系统层面构造的抗火能力。不同的保护层材质和构造,不同的施工质量,其抗火能力是不同的。防火保护层的存在能有效减少热释放速率峰值,并改善火焰传播性,提高系统防火等级。
防火分隔:系统防火分隔构造或分仓构造的存在,能够有效地阻止火焰的蔓延。防火分隔包括建筑层的防火隔离带、门窗洞口的隔火构造、系统自身的分仓构造等。作为防火隔离带和挡火梁的保温材料,要求在火灾条件下,具有阻隔火焰和热量传播的能力,并在高温火焰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空腔构造:空腔构造的存在可能为系统中保温材料的燃烧及火焰的蔓延提供充足的氧。外保温系统中贯通的空腔构造和封闭的空腔构造对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能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特别指出的是,在火灾条件下,由于系统中热塑性保温材料受火后的收缩、熔化甚至燃烧,可能导致空腔的形成或封闭空腔的贯通,有空腔的系统会有利于火焰传播,对系统的阻火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3、大尺寸模型火试验简介——窗口火试验BS 8414
3.1 试验目的
模拟外墙外保温系统在窗口火试验下的受火状态,确定外墙外保温构造系统阻止火焰蔓延的能力,以及在火作用下构造系统中保温材料的破损状态。
3.2 试验依据
英国BS 8414-1:2002 Fire Performance of External Cladding Systems––Part 1:Test method for Non–Load Bearing External Cladding Systems Applied to the Face of the Building(《外部包覆系统的防火性能-第1部分:建筑外部非承载包覆系统试验方法》)。
3.3试验模型(见图1所示)
<1> 试验装置应代表建筑的墙面,由砌筑体或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