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建筑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外门窗的传热系数、综合遮阳系数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按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
6.1.2 当居住建筑采用集中采暖、空调系统时,必须设置分室(户)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及分户热(冷)量计量或分摊设施。
6.2.2 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不应设计直接电热采暖。
6.2.4 当设计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不小于表6.2.4的规定值。
表6.2.4 燃气快速热水器和采暖热水炉热效率规定值
类 型 |
热负荷 |
热效率值(%)(能效等级2级) |
|
热水器 |
额定热负荷 |
88 |
|
≤50%额定热负荷 |
84 |
||
采暖炉(单采暖) |
额定热负荷 |
88 |
|
≤50%额定热负荷 |
84 |
||
热采暖炉(两用型) |
供暖 |
额定热负荷 |
88 |
≤50%额定热负荷 |
84 |
||
热水 |
额定热负荷 |
88 |
|
≤50%额定热负荷 |
84 |
6.3.1 设置集中空调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每一个空调房间的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
6.3.4 居住建筑采用集中空调时,作为集中冷(热)源的机组,其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规定值,见表6.3.4-1、6.3.4-2、6.3.4-3、6.3.4-4。并优先选用能效比较高的设备,不仅要考虑满负荷的能效比,还应着重分析比较部分负荷的能效比。
表6.3.4-1 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
类 型 |
额定制冷量CC(kW) |
性能系数COP(W/W) |
|
风冷式或蒸发冷却式 |
活塞式/涡旋式 |
CC≤50
CC>50 |
2.40
2.60 |
螺杆式 |
CC≤50
CC>50 |
2.60
2.80 |
|
水冷 |
活塞式/涡旋式 |
CC≤528 |
3.80 |
528< strong="">≤1163<> |
4.00 |
||
CC>1163 |
4.20 |
||
螺杆式 |
CC≤528 |
4.10 |
|
528< strong="">< strong="">≤1163<><> |
4.30 |
||
CC>1163 |
4.60 |
||
离心式 |
CC≤528 |
4.40 |
|
528< strong="">< strong="">< strong="">≤1163<><><> |
4.70 |
||
CC>1163 |
5.10 |
表6.3.4-2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系数
机型 |
名义工况 |
性能参数 |
||||
冷(温)水进/出口温度(℃) |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
蒸汽压力MPa |
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kg/(kW.h) |
性能系数(W/W) |
||
制冷 |
供热 |
|||||
蒸汽双效 |
18/13 |
30/35 |
0.25 |
≤1.40 |
|
|
12/7 |
0.4 |
|
|
|||
0.6 |
≤1.31 |
|
|
|||
0.8 |
≤1.28 |
|
|
|||
直燃 |
供冷12/7 |
30/35 |
|
|
≥1.10 |
|
供热出口
60 |
|
|
|
|
≥0.90 |
|
注:直燃机的性能系数为:制冷量(供热量)/[加热源消耗量(以低位
热值计)+电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 |
表6.3.4-3 单元式机组能效比
类型 |
能效比(W/W) |
|
风冷式 |
不接风管 |
2.60 |
接风管 |
2.30 |
|
水冷式 |
不接风管 |
3.00 |
接风管 |
2.70 |
注:本表适用于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
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表6.3.4-4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名义制冷量(CC)W |
性能系数IPLV(能效等级3级) |
CC≤28000 |
3.20 |
28000<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84000<><><><> |
3.15 |
84000< strong=""><> |
3.10 |
6.3.7 当选择土壤源热泵系统、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的冷热热源时,严禁破坏、污染地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