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火灾,人们把元凶都指向聚氨酯外保温材料上,使“聚氨酯”这个不被百姓所知的化学名词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近几年来,上海乃至全国的整个建筑保温材料行业在纠结中度过,而这源于2011年3月14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65号文”。以安全为“一票否决”机制的“65号文”深刻地改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市场格局:占墙体保温材料市场90%以上的有机材料面临集体封杀,而仅占不到10%市场份额却能达到A级防火标准的岩棉、玻璃棉、珍珠岩、泡沫混凝土等无机保温材料行情火爆异常。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科学技术的倒退,有碍于社会进步及和谐发展。因为,这些材料虽然没有火灾风险,但其保温效果差,生产能耗大,生产废料多并伴有大量的灰尘和纤维排放。例如,发泡水泥板和发泡玻璃板以及岩棉板易脆易碎,质量大,施工工序复杂、破损高,难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发达国家早就禁止生产被淘汰,所以,无机保温材料根本无法保证国家节能国策的实现。这种技术倒退的背后,可以想象管理者在压力面前所表现的无奈。
建筑节能是我国实现低碳绿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新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已达到全社会能耗的27%,若再不采取节能措施,到2020年将有50%的全国能源消耗在建筑上。本市新竣工建筑中符合节能标准的只占10%,在4.3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中符合节能标准的还不到4%,距离国家65%的节能标准尚有很大差距。以往,在本市建筑中使用最多的外保温材料是膨胀聚苯乙烯板和挤塑聚苯乙烯板以及硬泡聚氨酯等有机外保温材料,其中聚氨酯硬泡以其优良的保温、防水、抗风压、抗冲击等性能,采用喷涂、浇注、板材贴面等多种施工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墙体保温材料、门窗隔热材料、屋面保温材料之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中有50%采用聚氨酯材料,而我国目前使用率还不到10%。实践证明,聚氨酯材料是世界公认的最能满足环保节能与安全性能的理想保温材料。
聚氨酯保温材料在国外被广泛应用,而国内为何遭到近乎被“封杀”的命运呢?上海“11·15”重特大火灾经有关部门查实,主要原因是管理问题,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分包,电焊工没有资质,同时工程承包商采购使用了低品质、无阻燃性的聚氨酯材料所致。行政主管部门对于保温材料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抽检(以送检为主)而得到实施,对于企业生产和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致使抽检产品与出厂产品的质量严重不符。管理体制出现问题却让无辜的聚氨酯外保温材料背黑锅,这是何等的荒唐!
聚氨酯外保温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可以提高建筑外保温材料系统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隐患,是所有大规模商业化的保温材料中保温和防火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当前在上海地区推广应用聚氨酯硬泡材料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
当监管部门肩负起监管职责、施工单位依法施工、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人们就会真正看到具有其它材料无法比拟、性能优异的聚氨酯材料。
该给聚氨酯外保温材料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