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助理王爱勤博士 |
记者:金隅集团是北京市建材行业颇具实力的企业,我想了解一下,目前集团有没有一些专门针对农村开发的产品?
王爱勤:中央发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之后,金隅集团在农村建筑材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2006年,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积极参与了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主题实践活动。在王肇嘉院长的安排布置下,全院进行了周密的组织计划,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在北京金隅集团领导的引导与支持下,我们获悉窦店镇要启动一项建设新农村示范项目,粉刷住宅外墙,改变农房形象。院长王肇嘉要求科研人员根据农村气候、环境、文化、经济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积极发挥科研优势,着手研发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建材产品,力争价格要适合农村市场,各项性能指标都要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满足窦店镇“用得起,用得好”的需求。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合理调整涂料工艺配方,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涂料产品。由北京建材总院研发生产的金鼎牌外墙涂料已在窦店镇各乡村的粉刷工程中供货250吨,应用面积达到55万平方米。
2007年5月,首都“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建材研究总院院长王肇嘉获得了“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金隅集团多个部门合作,研发出新型的适合农村的住宅体系,已经在展会上公开,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农村观众的喜爱。
作为大型建材企业,尤其是研究机构,我们将积极响应中央关于自主创新的要求,开发适用于农村的建材产品,把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
记者:您刚才提到,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在开发农村建材之前,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您能否总结一下调研的成果以及院里这几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农村建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才能适合农民使用?
王爱勤:为农村生产建筑材料,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适合农民需求。
首先,进入农村的新型建筑材料应该是环保的。农村先天环境好,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新型材料应该注重节能、环保、可再生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绝对不能把新的污染带到农村。
其次,进入农村的新材料是针对农村特点而开发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城市不用所淘汰的劣质产品,这就要求其具有更好的质量,更能解决农村的问题。我们为农村研制外墙涂料的过程中,就坚持一定要适合农村特点。在尽力降低成本的原则下,先后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渗透力,解决砖房外墙挂不住,刷不匀的粉刷大忌;二是具有优异的环保性能;三是耐老化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农村住宅的外墙一般不容易粘住涂料,我们的涂料能渗入墙体。在北京窦店使用后,这种涂料在村庄整治美化村庄环境过程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引来很多其他乡镇参观购买。我们以成本价向他们供应,高质量、低价格的特点,使这种涂料大受欢迎,不少农民还自己掏钱买涂料,粉刷自己家的住宅。
第三,还是要强调节能。无论是为了响应中央节能减排的号召,还是为了农民的需要,节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调查显示,农村住宅的品质普遍不高,尤其是保温性能不好,冬天太冷,暖气烧得很热,室内温度依然不高;夏天又太热,要降低室内温度就要更多用电。相对于城市住宅性能的提高,农村住宅品质提升很慢,需要新的材料、新的住宅体系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
第四,要特别重视降低成本。调查显示,2005年北京市农村人均纯收入7860元,与城市居民仍然有很大差距。要让农民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把成本降低到农民能接受的水平。我们集团开发出来的新农村住宅体系,每平方米综合造价,低于1050元,同时还具有抗震性能好、达到节能65%要求的特点,因此,一露面,就引起了关注。
记者:据了解,新型建材在农村推广还有相当难度,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有哪些工作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呢?
王爱勤:我们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农村既有住宅98.9%是单层建筑,建筑体系以砖混结构为主,砌体材料多为已被禁用的实心粘土砖,这与北京城市住宅建筑体系应用环保建材的情况存在很大差距。新型建材在农村推广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
农村节能抗震住宅建筑体系、环保建材及新能源产品研究和使用的时间还很短,因此存在技术不成熟、产品类型少、产能低等问题,建材企业正在努力开发出更多质量好、价格低的适用于农村的产品来改善这种状况,逐步取代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的建筑材料。
同时,由于采用新型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的一次性投资增加幅度较大,农民对其经济效益和提升居住品质的能力、耐久性等还缺少足够的感性认识和信心,加之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还很低,尽管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底,北京市政府对于示范项目的墙体材料造价增加部分,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补贴每套住宅2万元,但让农民普遍接受新体系,还会有一个认识过程。
新型建材的推广,还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市场销售体系,让农民了解新材料的特点,让企业充分掌握农民的需求。
政府也应该明确政策。除了鼓励企业研究适合农村使用的新材料,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农民使用新材料,尤其是要明确政府的补贴方式,消减农民的观望情绪。目前,已经有不少农民有了使用新型建材的想法,但他们期待政府有更多的补贴鼓励,还在等待。政府应该尽快明确哪些是政府鼓励的、补贴多少、哪些是农民自己出钱的,并保证政策的稳定和公平。目前,政府正在进行大量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研究院也正在配合调研。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之下,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的住宅会更舒适、节能,使用的各种建筑材料会更环保,更有质量保证。本报记者 安治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