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北京街头,用玻璃幕墙搭建的高大建筑随处可见:京广中心、西环广场、人寿大厦……而在上海,从1984年第一座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拔地而起至今,已拥有2239幢玻璃幕墙建筑。除此之外,一些中小城市也跟风效仿,不甘落后。可是,玻璃幕墙真的能够代表现在的建筑潮流吗?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
华而不实的尴尬
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鸣放认为,现在提倡的节能建筑意味着对环境友好、占用资源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负面影响小。从这个角度来看,玻璃幕墙无疑是不节能的,因为其占有的建筑材料多且贵,而且在阳光照射的日子,会造成温室效应,增加降温的能耗。使用玻璃幕墙时为避免温室效应,就必须要在墙后加上百叶窗等,这额外增加了建筑成本。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黄鸣介绍,如果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这些建筑将不得不加大功率开放空调调节室温。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区,仅空调用电负荷一项就已经占到了整个浦东新区总用电负荷的1/10,而其面积仅为整个新区的0.33%%。这些所耗费电能的50%%以上是通过玻璃幕墙“悄悄”流失的。
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城市病”的一种。强烈的光反射进入附近居民楼,会增加楼内的室内温度,增加降温的成本。同时,强烈的反射光还会给路人和驾车行驶的司机造成困扰,有些司机由于突然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刺激,会造成眼睛短暂模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此外,玻璃幕墙的脱落、破碎,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安全隐患。虽然目前建筑玻璃的质量和强度都有足够的保障,但毕竟玻璃的抗震性和抗变形能力都有欠缺,一旦遇到台风、飓风、地震、冰雹、温差遽然变化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件。资料显示,1971年由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就是一栋曾轰动欧美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但建成后就陆续有玻璃破裂,1973年的一次风暴吹坏了数十块玻璃,破碎玻璃落下来又砸坏了其他玻璃,大厦一度因此变得千疮百孔。黄鸣说,在欧洲,玻璃幕墙建筑这样高耗能建筑早被当成垃圾,没了市场。
内外兼修的尝试
玻璃幕墙节能、环保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改善幕墙的热量传递、空气交换、日光照射、噪声控制等功能来实现的。在确保玻璃幕墙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其他物理性功能要求的同时,改善以上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更经济、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幕墙行业在节能方面的工作大都还停留在消极设防的设计思想阶段,致力于提高玻璃幕墙的隔热保温性能。现阶段提高玻璃幕墙节能保温性能的主要措施有:镀膜玻璃、LOW—E玻璃、热反射玻璃、中空玻璃等玻璃处理技术;铝塑复合材料、“断热桥”型材等高热阻材料应用技术;减少开启窗扇面积、提高密封胶性能、改进节点密封性能等降低空气渗透热损失技术;采用百页、格栅等遮阳设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等。
这些保温措施原理比较简单,实施也比较方便。国内外大量工程的应用实践表明,节能效果明显,尤其是在高寒地区,如北欧、加拿大等地,该类技术趋于成熟,已经成为玻璃幕墙工程的主流技术。近几年该类技术在我国也开始得到应用。
建筑行业的有关专家表示,玻璃幕墙改造工程量大、难度高,建议针对不同建筑类型设计经济、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注重“性价比”。如对既有单层玻璃幕墙的商业建筑而言,采用玻璃贴膜方式为好;对办公建筑的改造方案可采用遮阳技术降耗,也可按东南西北不同朝向,选用不同性能的建筑玻璃,或优先处理西晒外墙。
给玻璃贴膜是一种相对简单易行的办法。现在市场上的隔热安全膜能节能15%以上,既有钢化透明玻璃或着色玻璃贴热反射膜比更换热反射玻璃要节约50%%的总成本,比拆下旧玻璃再换上新玻璃工期短,操作简便。此外,如果更换为中空玻璃或中空LOW—E玻璃,两片玻璃加中空部分总重量会增加一倍或更多,增加了建筑负荷,而且会产生大量碎玻璃的建筑垃圾,增加运输及填埋成本。贴膜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玻璃,阻隔大量紫外线,使其隔热及安全性能升级,即使玻璃被打碎,也可以防止下“玻璃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室内地毯、窗帘、织物和油漆等褪色,有效保护室内家具、电脑等办公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节能环保的考核
给原有玻璃贴上隔热安全膜,降低能耗,已成为上海玻璃幕墙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过也有专家对改造前景表示担忧:“给原有玻璃贴上隔热安全膜的设想已经提了10年,落实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每平方米100多元的价格,也不是所有人愿意接受的。”
今年3月,北京市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今后在项目立项之前要对建筑节能进行专项评估和审查。广东省也于4月全面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把窗墙耗能指标列入强制执行范围,同时规定新建酒店、办公大楼等公共建筑一律禁用超大玻璃幕墙。
专家建议,政府机构在建楼时应避免使用大玻璃幕墙,以起到示范作用。建筑审查部门在审核建筑效果图时也不应过分关注建筑物的气派壮观,而应多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