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节能宣传比比皆是
前两年,当代万国城MOMA新科技住宅面市一度成为了整个京城楼市节能住宅的典范,随后各地都相继出现了不少主打节能牌的项目。有的项目称自己采用了铝合金外遮阳卷帘、中空玻璃百叶窗、“Sto”外墙外保温体系、高分子防水卷材、中水回收利用、微生物有机废弃特生化处理机、垃圾处理系统、地板式电采暖等业内领先技术。有的项目称自己采用了玻璃幕墙,而且是目前市场中最环保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幕墙(LOW-E中空玻璃),其优点是在大量通过可见光的基础上,能阻挡相当部分红外线进入室内,既保持了室内光线明亮,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室内的热负荷,而空调系统某某中央空调系统,冷媒能效比接近R22,且其臭氧破坏潜能值接近于0。
有的项目表示自己采用了新型涂料,这种新型涂料即便在高温暴晒下也不容易分解,其较高的稳定性使外墙不容易褪色,而同时采用的断桥铝合金门窗有着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等。种种概念眼花缭乱,专业名词层出不穷,让购房人迷失在概念和名词之中。
症结多数只是概念炒作
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尽管概念火暴,但很多住宅其实都是“伪节能”,购房人应注意不要被相关炒作误导。五合国际集团总顾问刘力对记者表示,如今,建筑节能中多数处于“重手段、轻目的”阶段,开发商着力宣传的是节能技术。比如:项目采用了什么样的太阳能热水器、断桥铝合金、双层中空辐射玻璃、高效门窗甚至进口门窗、外保温材料多么厚……强调的都是单项技术或是节能技术的堆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结果———“节能效果指标”,多数开发商却只字未提。刘力举例说,这就像购买一部汽车,并不是把世界顶级的汽车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就一定能成为一辆最高级的汽车。汽车的价格差别由其内在技术性能决定,比如马力、速度、安全性、油耗等,没有哪个汽车经销商只炫耀汽车各零配件的数据,而回避整车的性能与能耗指标。同样,一个真正节能的住宅应给出明确的整体能耗数据,全套地采用高科技系统才能提供数据化的产品性能指标,从而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解惑关键在于两大指标
刘力对记者表示,具体的节能技术成了开发商推销自己项目的手段。有的开发商会把节能产品集中放在售楼处,甚至附上产品说明书、保修卡等全套资料,其目的就是要证明该项目采用了进口的设备和技术,于是成本上升,房价就提高了。目前,购房者还不够理智、成熟,他们的关注点仍然停留在比较初级的信息层面上,如:区位地段、户型、面积、朝向、建筑风格,精装修还是毛坯房,对于住宅的整体性能指标并不关心,容易被概念性的东西引导。如果消费者精明的话,向开发商问两个问题就可以。第一是住宅的舒适度指标,包括室内温度、湿度、物体界面温差、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新风量等,这些都是衡量居住舒适与否的标准;第二就是住宅的能耗,应该关注整个建筑的能耗降低了多少,是低能耗、微能耗,还是零能耗住宅。如果购房者不了解这些,开发商很有可能不提供类似的信息,只介绍各种技术细节。拥有各种技术可能都是确定、真实的,但这些技术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这些最关键的东西,很多开发商是拿不出结果的。
反思住宅节能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五合国际集团总顾问刘力对记者表示,节能效率缺口是指现有的节能水平与经济效益最优的节能水平之间的差距,主要用来反映节能的潜力和当前的节能水平。若市场机制是完善的,节能投资水平应该达到经济效益最优状态,节能效率缺口为0。但现实中由于社会和制度因素,节能水平很难达到最优状态,这就被称作节能市场失灵。节能住宅市场失灵是指由于住宅节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的行为偏好等原因导致住宅的节能水平没有达到最优的状态。我国由于存在能源和供暖定价不合理等原因,住宅节能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刘力解释说,开发商决定开发什么样的住宅,承担住宅开发的费用和风险。节能住宅的使用人是购房者,购房者获得节能的利益。在一个平衡的完备信息的市场中,购房者会理性地选择住宅,开发商会有两种选择:建造成本少、技术风险低、能耗高的住宅;建造节能的住宅,并以此进行市场营销,提高销售价格,分享节能收益。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消费者不了解住宅的真实节能水平,开发商传递的信息可信度不高,因此开发商没有足够的动力开发节能住宅。此外我国当前住宅市场比较兴旺,开发商在市场上占据主动的位置,一般不太关心住宅的质量。为了降低风险和尽快回收资金,开发商基本都会选择成本低、能耗高的住宅,不去开发节能住宅。在这种背景下,节能住宅难免会流于概念和炒作。